全国业务合作 可直接联系:
手机:139 2233 6166 (黄瑞种)
微信:991621006 (请备注来意)
(咨询业务类型建议:饭堂承包、食材配送、营养配餐...等)
发表时间: 2018-09-21 00:00:00
作者: 中膳团餐产业集团
浏览:
导语: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而且最潮的一段时间,此时高温潮湿的闷热天气使人非常难受,类似于蒸桑拿的感觉,所以人们就形象的称为“桑拿天”。每年的三伏天都是按农历计算的,在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,大约在阳历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之间。由于夏至的时间不固定,每年的入伏时间不同,伏天长短也不同。今年7月17日开始就将进入三伏天,大家要做好准备哦!
2018三伏三九时间表:
7月17日~7月26日 :为初伏 10 天
7月27日~8月15日 :为中伏 20 天
8月16日~8月25日 :为末伏 10 天
今年7月17日开始就将进入三伏天,大家要做好准备哦!
7月17日进入今年的头伏,“温度高、湿度大”是“伏天”的一大特征。那么,为期四十天的“伏天”里,如何保证饮食安全呢?
微生物作用:“伏天”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各种微生物的生长。其中,细菌、霉菌、酵母菌等的生长繁殖是导致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,应引起特别重视。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,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,还会将这些营养成分代谢为胺类、酮酸类、硫脲类等小分子刺激性气味物质,使食品产生不良气味。而单增李斯特菌、致病性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、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的生长代谢则可能会引发食源性疾病。
自身酶解作用:食物成分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可能发生化学变化。动植物为自身生长的需要,本身就存在着丰富的酶类,易发生自身酶解作用。动物宰后细胞会发生无氧酵解,随着气温升高,酶活性也相对提高,酶解速度加快。酶解作用产生的小分子肽类、游离氨基酸等物质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,容易导致食品变质。
氧化反应:鱼、肉、藻类、果蔬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、酚类、黄酮、花青素等物质,不仅为食物提供了独特的风味和口感,还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生理功能。但是这些物质在温度较高时,易发生酶促或非酶促的氧化及降解反应,引起富含脂肪的食品酸败并伴随产生刺激性或酸败臭味。
环境因素:夏季蚊虫和苍蝇滋生,其携带的致病菌与食物接触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,如果消费者食用被污染的食物,也容易导致食源性疾病发生。
食品生产者应保障食品的安全生产
“伏天”期间,各大餐饮中心应特别注意生产过程各环节的控制:
1、组织员工培训,提高员工食品安全防范意识。
2、在进行食品加工操作前应严格按照标准穿戴干净的工作服、口罩、手套等。
3、通过正规渠道选购食品,看清食品的品牌、生产厂家、生产日期、生产批号等内容,尽量不购买临近保质期的食品。
4、做好原料和成品的进出库记录,留样和检验工作,保障消费者权益和食品安全。
5、保证原料的新鲜,及时做好食物的清洗、烹饪和低温保藏。
6、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生熟分开,及时处理已腐败变质的食品和废弃物(如鱼内脏、鱼皮等),防止交叉污染。
7、水产品属于夏季容易发生变质引发食物中毒的高危食品,采购后要及时食用或冷藏,蒸煮时需要加热至100℃并持续10分钟以上,水产品烧熟至食用放置的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,尽量不要出现生食。
8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,定时对后勤区域进行清洁,对与食品接触的餐具进行消毒,并做好记录。